问:我怎么越忌口尿酸越涨呢?第一次是508,第二次是516,第三次是538,第四次565......
痛风是一种和营养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病和复发与饮食常常有密切关系,但饮食控制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逆转却没有显著帮助。相反地,过于严格的饮食控制,甚至会对痛风病情不利。贵阳中医风湿病医院好不好这种不对等、不平行的关系,让很多痛风患者感到不解和沮丧。
1、血尿酸水平过高,应尽早用药
人体的尿酸只有20%是外源性食物中的嘌呤代谢生成的,另外80%来源于自身细胞的新陈代谢,饮食控制只能减少外源性食物生成的尿酸量,对内源性尿酸的生成没有任何影响,更不可能改变痛风的遗传易感性。因此,单纯的饮食控制降低血尿酸水平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饮食中完全不含嘌呤,血尿酸最多也只能降低60到90微摩尔每升,何况饮食中不可能不含嘌呤,饮食控制的力度还要打个折扣。
由此可见,血尿酸水平超过480微摩尔每升的痛风患者,应尽早进行药物的降尿酸治疗。贵阳治疗痛风医院对这部分患者来说,单纯的饮食控制无法将血尿酸水平长期维持在360微摩尔每升以下,也就无法溶解关节内已经沉积的尿酸结晶,当存在其他诱因(如受寒、劳累等)时,这些尿酸结晶就可能引发自然免疫反应,造成痛风的的急性发作。当然,饮食作为痛风急性发作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对其进行科学控制,确实有助于减少痛风的发作频率。
2、过度忌口,对痛风病情不利
临床实际中,不少痛风患者不愿口服药物来降低血尿酸水平,而是采取节食或严格素食的方法来治疗痛风。为了血尿酸达标一味地减少进食的量,导致热量摄入不足,人体只有通过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热量,脂肪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酮体等酸性代谢产物,这些酸性代谢产物会抑制尿酸从肾脏代谢,从而造成血尿酸水平升高,甚至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因此,痛风患者过度节食不可取,不但降低生活质量,难以长久坚持,而且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国内国外的相关研究结果都表明,严格素食组(平时不吃肉、鱼、蛋和乳制品)的血尿酸水平,比食肉组、食鱼组(平时不吃肉但是吃鱼)、素食组(平时不吃肉和鱼,但吃蛋和乳制品)都要高。研究人员推断,严格素食组血尿酸水平偏高,可能和乳制品和钙摄入不足有关。因此,严格素食并不能降低血尿酸水平,相比之下,蛋奶素(不吃肉、鱼和禽类,但吃蛋和乳制品)人群的血尿酸水平表现得更低。
小结一下:痛风确实需要忌口,但在分清病程和控制进食总量的前提下,也需要兼顾营养的均衡,同时考虑生活质量的提高。痛风患者应根据自己的标准体重和体力活动的分级计算每日所需热量,控制每天嘌呤摄入的总量,合理分配一日三餐,做到节食有度,营养均衡。如果不是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而且药物已经有效控制血尿酸的前提下,痛风患者也可以适当放开饮食。
另外,血尿酸水平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饮食、运动、内分泌等等,因此它不会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应用降尿酸药物之前,血尿酸水平在一天之内有100微摩尔每升左右的波动都是正常的。但是,过于急骤的血尿酸水平波动,常常会使关节内沉积的尿酸结晶的理化性状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尿酸结晶的大小、形状、关节内分布和致炎能力,从而诱发痛风。
为什么痛风石会出现在耳廓?
发生于皮下(皮肤下面)组织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巨大痛风石是肉眼可见的,而发生于内脏的的微小痛风石则肉眼不可见。痛风石可以单发,更多的是多处发生。皮下痛风石一般出现在痛风累及的关节附近,或受压、容易摩擦的部位,但以耳廓痛风石最为典型。这是因为:
1、耳廓处血液循环相对更差,尿酸盐容易结晶沉积;
2、耳廓直接裸露在外,且外覆的脂肪少,体温较低,也容易造成尿酸盐结晶沉积;
3、痛风石的形成常常与软骨有关。耳廓的大部分都以弹性软骨为支架,更有利于尿酸盐结晶的附着。
痛风石破溃,是病情好转的预示吗?
痛风石的产生,是由于尿酸的清除速度慢于产生速度的结果。痛风石多见于慢性痛风患者,他们的血尿酸控制本来就较差。而每处痛风石都是一个额外的尿酸盐仓库,源源不断地向外周循环释放血尿酸,使血尿酸控制更加困难。早期的痛风石质地较软,后期则因为痛风内纤维组织不断增生逐渐变硬。
如果血尿酸浓度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尿酸盐结晶将不断结晶沉积,痛风石体积也将随之变大。随着痛风石的向外扩增,痛风石外覆的皮肤将变得越来越薄,直到冲破软组织和皮肤;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痛风石体积稳定,没有变大,但尿酸盐结晶诱发的慢性炎症使皮肤纤维发生变性和断裂,皮肤因此变得菲薄发亮,最终破溃。
可见,不论是哪种情况,痛风石的产生和破溃,都是痛风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结果,是痛风病情趋向严重的提示之一。痛风石破溃后尿酸盐流出,并不能让体内尿酸盐的储存量明显减少,只要血尿酸浓度仍然处于高位,新的尿酸盐就会不断结晶沉积。而且,痛风石内流出的尿酸盐结晶,还可能会从破溃处重新进入血液中。
如何控制痛风石发生和发展?
痛风石破溃后,可溢出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的尿酸盐结晶、纤维素、黏蛋白等的混合物,因为尿酸盐呈酸性,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皮肤破溃处将很难愈合,但一般较少化脓感染。
血尿酸浓度和痛风病程,是影响痛风石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痛风石发生时间短,血尿酸浓度控制比较理想(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应控制在300微摩尔每升以下),还能通过血液与周围组织进行成分交换,使痛风石变软消融,直至消失;如果痛风石出现的时间较长,而且质地已经硬化,再加上在间歇期没有积极进行降尿酸治疗,则很难变小或消失。在痛风石出现神经压迫、机械性损伤或者严重感染时,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变痛风石的自然进程,特别是降尿酸治疗。在降尿酸药物出现之前,有5成到7成的痛风患者最终会发生痛风石,而降尿酸药物出现以后,痛风石的发生率已经下降到3成左右。除了积极降尿酸之外,对耳廓痛风石的预防还应注意耳部的保暖,多促进耳廓处的血液循环;对关节周围痛风石的预防,还应注意避免痛风发作的相关诱因,以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缩短痛风的急性期病程,因为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和痛风石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