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根据目前可考的历史文献,在公元前400多年前,古人就对痛风的表现和症状有所记载。秋水仙碱是第一个用于痛风治疗的药物,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目前仍然是多个痛风指南推荐的治疗急性期痛风的首选用药。
贵阳痛风病医院我们现在服用的秋水仙碱片剂,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球茎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秋水仙碱的有效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约8成以上服用该药治疗痛风的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中毒症状。古人无法对秋水仙碱进行准确定量,只能笼统地使用秋水仙萃取物来止痛,更是饱受其苦,却又无可奈何。
随着对痛风急性发作和秋水仙碱止痛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逐渐找出了驾驭秋水仙碱的方法,即能充分的发挥出它的功效,又可避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总结起来,秋水仙碱的使用关键在于两个字,分别是“早”字和“小”字。
痛风的急性发作,可以概括为以下过程:关节内免疫细胞吞噬尿酸盐结晶,并释放前炎性因子,是痛风发作的始动因素;前炎性因子对免疫细胞的大量募集,是痛风发作的关键环节;大量免疫细胞吞噬炎性尿酸盐结晶后,释放更多炎性因子,是痛风急性发作的直接原因。
秋水仙碱的止痛机制,主要是在痛风发作的第一个阶段发挥作用。秋水仙碱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使其对尿酸盐结晶的吞噬活动降低,因此,秋水仙碱不能阻止已经开始的痛风炎症反应,用药越早效果越好,发病18小时内应用效果最明显。日本痛风指南特别提出,当出现痛风的发作前兆时,可服用秋水仙碱预防关节炎发作。
对于已经发作开来的痛风,秋水仙碱虽然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但起效不如痛风的其他几类止痛药迅速和明显。也就是说,此时只有使用更大剂量的秋水仙碱,才能驯服急性痛风这头"猛兽",而秋水仙碱的副作用和使用剂量之间明显相关
秋水仙碱药物说明书上的用法是传统用法,初始口服1毫克,然后0.5毫克每小时或1毫克每2小时,直到痛风症状缓解,每日最大剂量6到8毫克。按传统用法服用时,痛风症状的改善和腹泻常常会同时出现,有些患者因此认为,腹泻是排毒的一种表现,泻得越多,说明痛风毒素排得越彻底。其实,胃肠道反应是秋水仙碱严重毒反应的先兆,一旦出现应立即停用。
近年来,多中心研究的结果显示,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急性发作同样有效,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中国痛风指南、欧美痛风指南都推荐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后者甚至对秋水碱的每日最大用量进行了限制。
美国痛风指南推荐的小剂量秋水仙碱用法是:首剂1.0毫克,1小时后再0.5毫克,12小时后0.5毫克每日2次,连续用药至痛风急性症状完全缓解;欧洲和中国痛风指南推荐的小剂量秋水仙碱用法是:秋水仙碱0.5毫克每日3次,连续用药至痛风急性症完全缓解。
秋水仙碱静脉注射更容易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此目前仅限于口服。不过,美国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最近批准了一款用于治疗急性痛风的秋水仙碱口服液,虽然这不是什么新药,但它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说明了秋水仙碱仍然是痛风急性期的特效药,在预防和治疗急性痛风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其次,小剂量秋水仙碱的应用已在临床得了普及,但片剂的秋水仙碱在用量上不易精确调整,口服液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再次,大约有15%的老年痛风患者吞咽困难,无法吞服固体药物,秋水仙碱口服液能让这部分老年痛风患者更方便、更及时地用药。
痛风慢病管理——痛风做为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长期偏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的一种慢性病,除了对关节组织的破坏外,痛风对于肾脏、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的损害,往往被患者忽视。通过建立痛风慢病管理,从患者第一次诊疗开始,建立档案,主治医生和护士从而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规范化的治疗策略和护理干预,严格的随访、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定期复查复诊、自我监测等,全方位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平稳降尿酸与尿酸持续达标,才能维持病情平稳,还可以达到减少复发,乃至不复发 推荐:痛风饮食有什么禁忌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